(一)注意夏季飲食飲水衛生,預防細菌性痢疾、傷寒副傷寒等腸道傳染病發生
細菌性痢疾是由志賀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。臨床上表現為腹痛、腹瀉、大便呈黏液、黏胨或膿血便,部分病例可出現發熱等症狀,嚴重者可表現為中毒型菌痢。該病主要通過水源、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觸傳播。
傷寒副傷寒是由傷寒副傷寒杆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。臨床上表現為持續高熱、腹部不适、肝脾腫大、玫瑰疹、相對緩脈等。該病主要通過水、食物、生活接觸傳播;夏秋季為流行季節;好發年齡為學生與成年人。
10月本市仍處在細菌性痢疾、傷寒副傷寒等腸道傳染病好發季節,市民應注意飲食飲水衛生,做到不喝生水;食用安全衛生食品,不吃不潔食品;養成勤洗手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。幼托等集體單位應加強食品衛生管理,提供安全衛生食品;做好晨檢,及時發現病人,及時隔離治療。
(二)注意個人衛生,預防急性出血性結膜炎
急性出血性結膜炎(紅眼病的一種)是由腸道病毒70型和柯薩基病毒A組24型變種引起的一種傳染病。該病潛伏期很短,數小時至2天,一般為1-2天,常雙眼先後或同時發病。臨床表現為眼睑及結膜水腫,睑、球結膜中、高度充血,常見點、片狀結膜下出血,伴有劇烈的異物感、眼刺痛、流淚、畏光等刺激症狀,早期分泌物為水性。主要通過接觸傳播,如共用毛巾、手帕、浴巾等;預防措施上市民應養成勤洗手,不用公共毛巾洗臉、不用手揉眼睛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;理發、浴室、遊泳池等行業加強管理、消毒和宣傳教育;一旦發現類似症狀者,應及時就診治療,家庭做好隔離消毒。
(三)注意室内通風,預防流行性感冒
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。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、頭痛、四肢酸痛、乏力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狀。10月已進入秋季,日均溫差較大,形成早晚涼、中午熱的氣侯特點,若不注意易感染普通感冒、流行性感冒。預防措施上,市民和幼托、學校等集體單位應注意室内經常開窗通風、保持空氣流通外,還應注意氣溫變化,随時添加衣物;同時養成勤洗手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生活上應保持規律,睡眠充足;一旦出現類似普通感冒、流行性感冒症狀,應及時就診治療。
與此同時,10月份正值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種時間,老年人、體弱的市民應抓緊時機及時接種。
(四)做好滅鼠、防鼠工作,預防流行性出血熱
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。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、“三紅”(面紅、頸紅、胸部紅)和“三痛”(頭痛、腰痛、眼眶痛)及皮膚粘膜出血點、低血壓、全身小血管和毛細血管廣泛性損害、腎髒損害等;該病主要傳播媒介為老鼠;發病主要表現為10月始上升,11月至次年1月為發病高峰的規律,同時,傳播本病的鼠類在10-11月為繁殖高峰期,孕鼠多,鼠洞存鼠率高,随着農作物收獲後,老鼠開始由室外向室内遷移。市民尤其郊區縣市民應做好秋季滅鼠、防鼠工作,預防流行性出血熱。一旦發現有突然出現的高熱、皮膚粘膜出血點紅、腰痛等流行性出血熱症狀者,應及時去醫院就診。
轉自:甯波衛生監督網
-
2012-10-30
-
2012-12-10
-
2012-12-27
-
2012-09-28
-
2012-11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