降糖藥并非唯一控糖手段
信息來源:金年会
發布時間:
2017-06-30
閱讀次數:23706
目前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用藥不規範,存在諸多誤區。在第二屆華夏糖尿病診療與健康管理高峰論壇上,中華醫學會内分泌學分會主任委員、解放軍總醫院内分泌科主任母義明教授,詳細列舉了各類口服降糖藥的特點、作用、機制以及使用禁忌。
母義明說,有些人過于依賴藥物,而忽視了非藥物治療。事實上,治療糖尿病需要多方面綜合治療,包括飲食、運動、藥物、自我監測、健康教育等,“五駕馬車”缺一不可。飲食和運動是基礎,在此基礎上配合藥物治療,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。還有許多患者急于求成,如果服用幾天後血糖仍不理想,就認為藥物無效,急于換藥,這是不合理的。要知道,藥效的發揮需要一個過程,随着用藥時間的延長,有些藥物的藥效才會逐漸顯現。類似的誤區還有很多。需要強調的是,降糖藥物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,但不是唯一手段,在服用藥物的同時,需要配合營養和運動治療,并做好血糖監測,這樣才能與糖尿病“和平共處”。
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糖尿病專委會主任委員向紅丁教授指出,糖尿病已成為社會公害。糖尿病患者的增多,主要源于預防手段的缺失和教育不到位。而糖尿病真正有效的治療辦法是“五駕馬車”并重,綜合治療,教育先行,飲食營養療法應作為基礎手段長期堅持。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,精神壓力大,高糖、高脂、高鹽、多油等飲食習慣,也是導緻糖尿病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。
向紅丁說,患者教育工作必須往基層轉移,三級醫院的專家應走出診室,走進社區,對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進行批次集體診治,而不是坐在診室裡一個個地等着患者來就醫。與此同時,生活方式幹預起到的治療幫助作用,日益得到醫界同行的認可。希望通過醫生的呼籲和政府的支持,讓糖尿病防控工作真正下到基層衛生機構,為我國糖尿病防治的推進做出應有貢獻。
來源:人民健康網
相關文章
-
2017-07-24
-
2017-08-31
-
2017-09-29
-
2012-09-28
-
2012-11-02
-
2012-10-08